记者注意到,网上提到的关于“AI降重指令”的办法有软件降重,也有人工降重。记者咨询了一位提供“人工降重”服务的博主,其表示,利用软件“降AI率”存在把语句改差和后续的复检风险,有可能被查出来。人工“降AI”会多注意语句处理,经过处理后需要同学进行复检反馈,并承诺包原平台检测通过。

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尹旭表示,所谓“识别AI”是通过专门的模型去学习AI的输出特点,一些软件虽然可以提供相应服务,但客观上存在诈骗风险。

去年末,复旦大学正式发布《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(试行)》,成为国内高校首个专门针对AI工具在毕业论文、毕业设计中的规范化管理文件。随后,多所高校相继发布类似规定。

除了传统高校外,一些艺术类院校也开始对毕业论文使用AI的行为进行约束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某艺术类高校专业老师告诉记者,一些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,就会想“偷懒”,以前他们可能会找人代写,如今则找上了免费的AI软件。老师还称,学校今年引入了AI查重的手段,如果学生论文检查不合格,将无法参加答辩,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
黄尹旭表示,各个高校目前还没有针对AI率统一的标准,由于AI检测存在概率问题,一些检测平台提供的结果也不是完全权威。“之前我们说重复率可以对比,相对比较权威,到底重复了多少,标出来一目了然。但是AI检测则是根据特征点判断,有学生反映,哪怕是自己写的内容,也有一定概率被标定成AI写的,这个问题现在确实比较复杂。”
黄尹旭建议,高校今后对学生职业的发展和培养的要求都要融合人工智能,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禁止使用,而是要学会甚至驾驭人工智能,更好地成就自我。

相关新闻

生成论文 降AIGC率
微信关注
微信关注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
返回顶部